什麼是療心卡?它能幫助我們什麼?你所不知道的3大療心卡大解密!

什麼是療心卡?它能幫助我們什麼?你所不知道的3大療心卡大解密!

什麼是療心卡?它能幫助我們什麼?你所不知道的療心卡大解密!

每天為各種事情奔波,回家只想洗澡、吃東西、滑手機、打遊戲、睡覺,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跟自己聊聊天呢?會不會也覺得:忙碌的時候很煩躁,閒下來的時候卻感到很空虛。

這時候,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是很有必要的,也許它正需要你的觀照與發掘,需要你真正看清楚表象背後的意義。

如果我們都不聆聽自己、了解自己,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,就像潮水一波上來一波退去,帶來了沉積物也帶走許多生物。久而久之,看似平靜的沙灘卻也了無生息,生活沒有樂趣。

推薦你延伸閱讀:3 秘訣打造個人形象,一眼讓人知道你是誰!

過去,我有許多次利用好工具或者不使用工具的經驗下,協助過對生活困惑的朋友們,釐清產生困惑的糾結點,並且成功讓他們重新看見療癒的方向。

因此,今天我想從1個了解自己很好用的工具——「療心卡」著手。

透過今天的介紹,我想讓你們明白療心卡的重要,從而能在日後學習療心卡,並利用它來面對人生中的大小困惑。

認識療心卡一:什麼是療心卡?  

療心卡是台灣文創牌卡教育推廣協會-周詠詩老師自行研發設計的牌卡,主要有42張圖像跟文字牌義相呼應的牌。不同於塔羅牌,其中一半的陰影組代表問題,另一半的滋養組代表答案與祝福,可以幫助我們與心靈對話。

療心卡幫助我們看清問題的底層

我很推薦大家使用療心卡,因為在我們認知到自己遇到困難與困惑的時候,一般都以為看到表象就是問題。其實不然,有時候我們必須深度挖掘、探索、抽絲剝繭,找到問題的核心點。

比起市面上的其他療癒方式,療心卡的特色是操作簡單,即便是自己一個人都可以與自己對話。也適合與好朋友、親子關係、伴侶關係,一起探討、更認識自己也更認識對方。

我們通常會在這些情況下使用療心卡,像是想要釐清問題找方向的時候:我與另外一半的感情關係、我與理想工作的關係、我與父母親的關係、我與金錢的關係等等。

認識療心卡二:療心卡的原理和機制是什麼?

療心卡的由來是具有社工師背景的周詠詩老師,在從事專業輔導工作時,希望有一套更簡便、更能反映當下心情的討論工具,進而親手繪製42張圖像與文字設計。不僅如此,接著療心卡的成功,繼續推出《Fun心卡》、《Fun心福卡》、《知心卡》等牌卡。

療心卡不是玄學,而是心理學!

其機制是心理學所謂的投射,當我們遇到困惑而抽到某一張療心卡時,便很容易將自己的問題代入,透過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引導,便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困惑之核心點。

背後的原理主要是引導當事者看見問題核心點,並正確認知到問題利害關係人之心態,而後可以做出決定與行為。

在實際使用療心卡時,我們可以簡單抽牌,然後看說明手冊裡的牌義解釋。但我們也可以請經過訓練的專業師資,陪伴引導、發掘問題、就像洋蔥一層一層撥開問題的表象,進一步探索自我。

認識療心卡三:療心卡的祝福

什麼是療心卡的祝福?

所謂療心卡的祝福,是指療心卡中的滋養組21張正向字眼的牌義,有歡樂、自我肯定、滋養、珍惜、還有愛。這些我們可以用來克服困擾、陪伴自己的好能量,我們將之視為一種祝福。

得到療心卡的祝福可以讓我們更有信心面對挫折,人生不會一帆風順,但是我們可以更有勇氣面對。

得到療心卡的祝福之後,就像在處理眾多事務消耗精神後幫自己充電。我們可以進一步體驗療心卡的操作方式,或者參加初階陪談師認證課程,學會剖析問題的核心點、問對問題、找到解方。

案例說明:物理疼痛背後,其實隱藏心靈問題

真實案例是:一位朋友一直受「媽媽手」的疼痛困擾著,只覺得是因為自己照顧孩子造成的結果。

在療心卡抽牌看見「孤單」後,發覺自己內在小孩瑟瑟蜷縮在圍籬裡的角落,孤單一人的處境像極了自己感受。

隨後,滋養牌的「決定」帶著朋友拆掉圍籬,擁抱自己內在小孩大哭一場之後的隔天,不舒適

的感覺都沒有了,這是因為看見而走出困境的案例。

我相信,每個人都可以做到。

什麼是療心卡?它能幫助我們什麼?你所不知道的療心卡大解密!

結論:用療心卡了解自己,從此人生不迷惘!

透過今天關於療心卡的介紹,我希望可以幫助你在面對生活困擾的時候,多一份好用的解決工具。人生的情境很多、階段也很多,不一定永遠一帆風順。但我們可以學著面對、並有勇氣處理和解決。透過療心卡,自己真的可以做到。

過去我一直致力於推廣自助助人的觀念,當我們內在強大了,周遭的親朋好友也受益。若你在使用療心卡時,對於如何引導、協助他人解讀牌義時,有無法突破的困擾,歡迎隨時聯繫詢問。

我們可以先透過電話或者信件確認問題的核心,然後安排視訊或者面對面的引導陪談,以對你最有效益的方式進行。也許單次,或者多次、或者直接受訓上課。

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請洽MAIL:nicole@nicoleninflx-com

延伸參考閱讀資料:

註解 1:療心卡:42把認識自我的心靈之鑰

註解 2:社團法人台灣文創牌卡教育推廣協會

註解 3:療心卡臉書網頁

其實都說自己是個「混血」的人,不是血統,而是學習。 20歲的時候專注外在,30歲的時候尋找內在自己,40歲的時候發現外在與內在必須平衡一致,才能真正平靜和篤定。 整個過程,就是由外在形象的找尋,最後在內在心態的整合中圓滿。

免費領取
「4 大內在魅力X外在穿搭指南」!

    量子美感教練 楊凱涵
    免費領取

    4 大內在魅力X外在穿搭指南
      最多人在看
      最新文章
      文章分類

      追蹤凱涵

      更多精選文章
      量子思維

      意識的哲學

      量子思維第一篇,放上最喜歡的詩人哲學家-泰戈爾的文字: 『真實,是透過人而實現的』 1930年,泰戈

      閱讀全文 →
      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