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 秘訣打造個人形象,一眼讓人知道你是誰!

3 秘訣打造個人形象,一眼讓人知道你是誰!

3 秘訣打造個人形象,一眼讓人知道你是誰!

很多人以為,穿著只要自己覺得舒服、輕鬆自在就好,不需要在意他人眼光,而忽略了外在的個人形象管理,然而,個人形象管理不只是外在服飾穿搭,而是為了呈現最真實的自己,進一步達成形象說服力【註1】。

試想,職場上每個人都穿著來自相似品牌的套裝,整體呈現的就只是職員 A、B、C,沒有鑑別力和記憶點。我們必須積極打造的,是既符合個人內在力量、又強調專業能力的服飾。

內在力量可以透過療心卡打造,外在形象則需要客製化思量。

過去十多年的服務經驗裡,我看見因為內外平衡一致之後,呈現的強大影響力。因此,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,個人形象管理的 3 個訣竅,希望可以幫助你呈現最真實的自己。

打造個人形象訣竅一:找出自己適合的色彩

所謂適合自己的色彩,是指讓你的氣色變好、看起來更有精神的配色,可以像濾鏡一樣,淡化你臉上的斑點、紋路,讓你看起來更年輕。

找到自己適合的色彩,對於提升個人形象有很大的幫助。因為我們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吸引力和魅力,反之,如果少了適合的色彩,就會沒有精神,也會讓你無法在職場中呈現專業感,進而影響成功機會。

找出自己適合的色彩:從皮膚屬性著手

為了找出自己適合的色彩,我們可以站在鏡子面前試著穿搭,觀察哪些顏色會讓自己更有氣色,或是購買彩妝品時,也可以問專櫃人員自己的皮膚屬性是什麼,適合什麼顏色。

更進一步,可以找專業的形象顧問,使用專業的測色布,測試皮膚屬性,找出你適合的色彩。

皮膚屬性就是我們皮膚裡會有的血色素、黑色素等,讓每個人皮膚呈現的膚色效果不同,一般會分成帶黃底,或是帶藍底,並且依照每個人皮膚的色素比例不同,需要的配色也會不盡相同,或有更多組合與屬性。

在找出自己適合的色彩的過程中,我們要多留意以臉部的皮膚測試為主,而非手部來測試,因為某些人的手腕皮膚,與臉部皮膚有很大的色差,曾經我就發現有屬性不同情況,導致服裝色彩整個大修正。

所謂適合自己的風格,是指內在氣質與外在服飾表現一致的情況【註2】。

找出自己適合的風格,是打造個人形象時很重要的步驟,因為透過服裝可以傳遞你是什麼樣的人,具有相同專業的人才中,是不是最適合組織發展的人選。

打造個人形象訣竅二:找出適合自己的風格

所謂適合自己的風格,是指內在氣質與外在服飾表現一致的情況【註2】。

找出自己適合的風格,是打造個人形象時很重要的步驟,因為透過服裝可以傳遞你是什麼樣的人,具有相同專業的人才中,是不是最適合組織發展的人選。

找出適合自己的風格:從最欣賞的目標開始

如果你想要找出適合自己的風格,可以先在雜誌上挑選出你最欣賞的幾位目標對象,剪下照片收集,再看看是否可以分類成幾種風格模仿。

在過程中,你可能會碰到的最大困難,便是即使是同一個目標對象,也會有好幾種不同風格的穿著,讓你分辨不出風格的細節。碰到這樣的困難時,我們可以尋求專業的形象顧問師,透過一系列有邏輯的講解,學習風格的原型。

打造個人形象訣竅三:為未來而穿著

為未來而穿著,是指在職涯的發展中,不是因為你「已經是」重要職位才開始注重穿搭,而是因為你「看起來」像重要人物而被長官注意。

之所以要為未來而穿著,是因為個人形象必須建立在時間的累積上才有效果。意思是,別人才能累積對你的印象,不管是專業面、還是個性面【註3】。

要做到為未來而穿著,我們可以先觀察職場環境中,高一位階的主管都是如何呈現,或者可以觀察高於自己兩個位階的主管。

案例:穿黑色西裝才像專業人士?

舉例來說,曾經服務過的個案講師,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身為講師,就必須穿著黑色的西裝外套,以顯示專業能力、和講師這個身分,但經由調整後,找出最適合的色彩其實是淺色亮色系列外套,既符合她的人格特質,又符合講師身分,接案量也從此大增。

結論:做自己的形象顧問,讓你成為全新的自己!

透過今天分享的「個人形象管理 3 訣竅」,我希望可以幫助你檢視過去、現在,和未來的你的形象設定,在生活與職場,確保自己走在對的道路上。

過去,我一直致力於推廣個人內在力量與外在形象的平衡一致,若你在打造個人形象時有任何的困擾,歡迎洽詢,例如:色彩選擇過於單一、不敢嘗試新的服裝風格、服飾穿著想要更出色、穿搭想像跟實際有落差等。

我會透過瞭解尋求、確認問題、擬定方案、接續執行等四個步驟,來協助你完成最真實的自我展現,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,可以關注我的粉絲頁、官網,或者親自與我聯繫。

參考資料:

註解 1:形象魅力就是妳的說服力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27149?sloc=main

註解 2:一眼看穿你  https://www.ruten.com.tw/item/show?21405219870436

註解 3:色彩之書 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68529?sloc=main

其實都說自己是個「混血」的人,不是血統,而是學習。 20歲的時候專注外在,30歲的時候尋找內在自己,40歲的時候發現外在與內在必須平衡一致,才能真正平靜和篤定。 整個過程,就是由外在形象的找尋,最後在內在心態的整合中圓滿。

免費領取
「4 大內在魅力X外在穿搭指南」!

    量子美感教練 楊凱涵
    免費領取

    4 大內在魅力X外在穿搭指南
      最多人在看
      最新文章
      文章分類

      追蹤凱涵

      更多精選文章
      量子思維

      意識的哲學

      量子思維第一篇,放上最喜歡的詩人哲學家-泰戈爾的文字: 『真實,是透過人而實現的』 1930年,泰戈

      閱讀全文 →
      返回頂端